丹佛早療家長模式P-ESDM:穩步慢行有話好說(4)

這個系列的單元中,比較偏向書本內容的整理,若您剛好看到這篇,這裡幫您做一個解釋,這系列的單元,其實想要協助ASD幼童的家長,在被轉介或臨床上接受相關早療課程或是參與丹佛早療課程時的學習平台。治療所這裡會整理每次的章節,一點一點疊加上去學習的狀態,當然您若是從這篇看起,也無妨,因為每篇的學習都是獨立學習,但使用時是整合使用。 註:丹佛家長模式用書"穩步慢行”,我們這裡談的章節,就是穩步慢行裡的章節。

ESDM理解行為ABC原則

前一陣子分享認識孩子的挑戰行為系列後,今日要回到分享穩步慢行第九章的內容。這章節的內容是在學習怎麼協助孩子溝通/互動的學習原則,這個原則有個英文縮寫稱為ABC,A代表前置事件—B代表目前的行為表現—C代表這個行為的結果。以小孩來舉例說明好了,例如:小美目前沒有口語表現,也沒有手勢指認表示溝通或注意的能力也未發展出現;某一天她在家走進廚房看到放在高高的糖果罐,於是站在底下開始哭了起來,剛好來家裡住的外婆,不清楚小美到底為什麼哭,是不是不開心,還是不舒服,是什麼原因,外婆也不清楚,於是外婆就呼請媽媽過來協助;媽媽是小美的主要照顧者,對於小美的情況比外婆還要了解,所以媽媽就猜是要拿東西嗎?於是媽媽把上方的餅乾桶,零食罐到糖果罐都拿下來問了孩子”是這個嗎?""是這個嗎?",後來來拿到糖果罐後,小美不哭了,就伸手過去拿。試著想想看,小美學到的是什麼?是媽媽問她要哪個東西這些口語嗎?還是學到哭哭這個行為,可以聯絡到大人來,大人會拿東西下來,拿到對的就不哭哭了。這就是行為的ABC原則,過程中,我們對行為做的增減的事,都有可能會增強或降低某些行為表現。

ESDM-ASD幼童溝通行為觀察記錄

那要怎麼練習,如果孩子的口語偏少,請觀察孩子這個行為前發什麼事,例如書中會舉例,有個清單表—孩子的行為與孩子的目標,試著練習看見行為背後要表達什麼?藉由記錄可以協助你更清楚了解孩子的行為表現,而等你熟練後就會對孩子行為的理解及分折更開展,而不再需要那麼制式的記錄。但在還沒熟悉時,記錄會有很大的幫助。

ESDM無用行為處理原則

很多家庭對於溝通表達行為,很希望能夠讓孩子可以練習適當的方式表示。在書中提到的無用行為,也是架構在ABC原則上來理解和取代的,我們接續上述例子,再說簡單一點,要怎麼樣可以教會小美學會適當的表達而取代用哭的呢?這問題很大,不太好回答,也沒有一個制式的範本供所有孩童使用,但是有一個原則,就是我們要教孩子的這個新的溝通行為,一定要具備目前孩子能夠做得出來的表現,如果我們期待要立即教小美用手指的方式(目前尚未發展出指物溝通能力),那麼這個替代行為對小美本人來說,可能不見得比哭來的快或容易或有效率。另一個原則就是,這個新的教導行為要和原先行為一樣有效率/效果且容易。所以,教導新行為時,自己的評估或和專業人員的討論很重要,需要回到孩子目前的能力,才能夠貼進孩子目前發展的能力找出適當的替代行為練習,發展新的ABC行為路徑,才可能延伸出來吻合環境的適當溝通行為表現。

遊戲中的ABC學習

在丹佛早療模式/家長模式的架構中,我們需要在遊戲及生活活動中,植入教學的項目,讓ASD幼童有機會被提供學習的前置事件A—帶出我們設定的目標行為B—通過這個年紀在目標制定的標準C—再應用到生活不同的情境及不同人物上G。因此,基本的ABC原則需要熟悉,才能應用到丹佛治療師設好的生活目標,將生活目標中的ABCG熟練提升孩子的學習。(註:進入到療程的目標ABCG原則和觀察及酬賞塑造孩子的行為ABC原則,在C的部份有不同,仍建議先掌握ABC學習原則)

看到這裡,你累了嗎?這章節很多奠基在學理的概念,但實作的仍需要練習後才能展現。走過這章節的家長,再回頭看書中的概念,每次的學習都有不同的收穫。對於ESDM的學習及植入目標編寫的部份,仍建議回到與合格的丹佛早療模式治療師,做客製化的討論及學習哦!

尋找臺灣合格ESDM治療師/家長教練:丹佛早療模式(ESDM)是什麼?可以如何改善自閉幼童症狀?

延伸輔助閱讀

理解孩子的行為(一)

理解孩子的行為(二)

理解孩子的行為(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