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DM相關學習-行為背後的需求3

理解行為背後的需要後,上回分享調整可能誘發的情境後,接下來我們要談到如何協助孩子發展出或使用適當溝通行為

穩定自己內在

我們處理孩子情緒行為之前,要先穩住好自己的內在,去察覺一下你的情緒有沒有因而有波動呢?若有,先給自己一些時間,來承接或允許自己的情緒出現,核對自己的情緒感受(這若和你平常運用的方式不同,則需要刻意練習,才能成為有意義且能幫助自己的方式)不壓抑,內在平穩才能接納及看到孩子行為背後要傳達的事項。

發展替代行為

視情境運用口語及非口語的部份去協助孩子發展出適當的溝通行為

  • 太困難而尖叫,可以教導舉手或揮手或轉身等等做為溝通的方式。
  • 學習如何"用說的"傳達這些事情太難了!
  • 因為想要和同學玩而直接觸碰同儕,可以協助孩子學著表達互動的語句"我可以一起玩嗎?"
  • 或是運用暫停的圖卡來表示想要休息。

示範/演練

示範適當的語句或是上述你希望孩子表達及溝通的行為方式!

塑造生活中有機會讓孩子可以進行表達!

在情境中,可以先觀察孩子的表現,以適當的口語或視覺化等方式提示來協助,協助孩子練習出這樣行為。

行為的結果決定有下回新行為的使用性

然後當孩子做出新行為時,請立即讓這溝通的行為有效的運作,比方說:如果孩子用試當的方式來引起你的注意力,來找你互動,請鼓勵他這個行為,而最好的回饋就是你注意到他用新方式來傳達溝通。

如果孩子使用適當的行為,可以達成他的溝通目標,那麼不適當的溝通相關行為即會減少,但這需要刻意練習,協助孩子拓展用適當的新行為來做為溝通。

任何的情緒或挑戰行為背後的需求需要被貼近且看見及核對,這歷程需要有溝通及行為背後可能成因的概念及實作的練習,但更重要的是先讓自己內在平穩,才能有機會看見及協助孩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