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兒童挑戰行為(一)

ESDM相關的學習-行為的背後需求

孩童成長的過程中,多少都會出現一些挑戰行為(例:吼叫/情緒失控/生氣丟東西等等),而ASD的孩童有時受限於口語溝通的表達流暢性,更需要成人更細心去了解,這些挑戰行為的背後,想要傳達什麼事情。

1. 也許是想表達:事情太難或太不易理解了(例:這太難了!)。

2. 也許是想表達:一種感覺或感受(例:我餓了/ 我不喜歡/ 我害怕/ 我很興奮)。

3. 也許是想表達:不想要做或是想要離開(例:我不喜歡這裡,我想離開/ 環境聲音好大聲我不喜歡/ 人太多了)。

4. 也許是想表達:我要和之前一樣,不想要改變(例:要和之前一樣慣性/ 這新活動太多沒見過的/ 我不確定接下來會如何)。

5. 也許是想表達:請你們注意我,但溝通的方向及方式沒有太適當(例:我要那個東西/ 我想要和你一起完)。

當孩子有這些挑戰行為出現時,可以先將自己安住下來,

問問看孩子是要和我們溝通什麼或抗議什麼?

身為家長的角色,雖然很熟悉孩子的方式,

但每次的情況仍然建議再檢核孩童的溝通目的,

看看這次孩子溝通的目的真的是我想的那樣嗎?

而不落入自己也慣性幫孩子直接解釋的機會。

你可以這麼做

1. 留意環境和情境脈絡—挑戰行為之間的關係 (例如:一到人多的公共區/環境—就拉大人的手或離開)

2. 把挑戰行為的環境情境紀錄下來,找出之間有沒有一些相似之處。

3. 如果孩童的口語偏少,需要多一點的方式,理解挑戰行為背後的原因,再協助逐步建立一些新的適當與適應的溝通行為。

4. 如果孩童口語認知成熟度尚可,可以協助他們表達適當的情緒及需求,因為有些ASD孩童仍需要鼓勵他們把感受表達,而提升動機的方式可以透過列清單或是給予一些選項(例:是不是...還是....),讓他們選擇再標定出吻合他們的狀態。透過練習之後,孩童就有更多的機會學習—原來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傳達得到適當的回應或回饋,那麼正向適當的行為就會多一些些,挑戰行為自然會減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