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it實證

抽動症的行為治療說明及實證研究

Tourette症候群/抽動症是神經行為障礙,以兒童期發作的運動和發聲抽動為主要特徵,有些兒童早期會發生而漸漸症狀消褪,而有些症狀則伴隨至成年。

抽動症的治療內容必須根據個別情況及其家庭的需求和目標而定制。所有兒童及家庭會在療程中接受關於該病情的衛教內容。參與針對抽症行為療法,行為治療法通常表現會與家庭討論及設定處理抽動症的目標,我們知道抽動症狀可能來自不自主的、重複性的肌肉運動,包括眨眼、扭動脖子或是聲音型的抽動等。目前管理抽動症狀的方式有很多,除了藥物手術等,另一項則是透過行為治療來幫助管理症狀。以下是一些實證支持的抽動症行為治療方案: (翻譯自TAA CBIT英文手冊)

什麼是抽動症的行為治療CBIT?

抽動症的行為治療是一種非藥物治療,包括三個重要組成部分:

(a) 訓練患者更加意識到自己的抽動和抽動衝動。

(b) 訓練患者在感覺到抽動衝動時採取競爭反應行為。

(c) 在日常活動中進行有助於減少抽動的情境改變。

這些策略中的許多已經在處理妥瑞症狀時廣泛使用。許多成年妥瑞患者報告他們已經想出了類似CBIT的策略來管理他們的抽動。CBIT採用最有效的概念,並將它們與幫助人們迅速學會這些技巧的策略相結合。

如何學習抽動行為治療?

CBIT是一種高度結構化的療法,由治療師每週進行一次。標準療程為8-10週,但可以根據患者及其家庭的需求進行調整。CBIT的第一步是教導孩子或成人熟悉自己的抽動和抽動衝動。接下來的步驟是教導運用對不同抽動症狀本身的競爭回應方式。競爭回應是一種特定的行為或動作,使抽動被管理。這一關鍵步驟有助於減少抽動。例如,一個經常清嗓子的人可能會在感到想要進行抽動時學會進行競爭回應的方式。

某些環境、情況或反應可以觸發抽動並加重它們。這是功能介入步驟的實施時機。功能介入的目標是識別日常使抽動惡化的情況,並通過改變這些情況的方式減少發生抽動的可能性。例如,那些在做家庭作業前抽動更頻繁的人,將學會在這些情況前後管理他們的壓力及調節。同樣,長時間坐著容易引發抽動的人可能會被鼓勵在一天中定期進行結構化的活動休息。

研究報告的說明

一項來自研究文獻提到,CBIT在美國神經學學會(AAN)發佈的臨床實踐指南中獲得了“高度信任”的推薦(high confidence recommendation)。一項試驗招募了126名兒童(年齡9-17歲),參加了8次10周的CBIT或支持性輔導。與支持性輔導相比,CBIT組的抽動分數在耶魯全球抽動嚴重度量表總抽動分數(YGTSS-TTS)(範圍0-50)的測評中顯示出明顯改善,減少了4.1分,95%的信心區間(CI)為2.0至6.2。在另一項涉及年齡較大的受試群的研究中也看到了類似的改善。在這項研究中,隨機分配了122名年齡在16到69歲之間的患者,接受了8次CBIT或8次支持性治療,治療時間為6周。與對照組相比,CBIT與YGTSS-TTS(從24 ± 6.47降至17.8 ± 7.32)的測評顯示出更大的下降,相比之下,對照組為(從21.8 ± 6.95降至19.3 ± 7.40),治療組中有38%的患者報告他們的症狀有明顯改善,而對照組中為6.4%。在這兩個研究中,CBIT的好處在6個月後仍然持續。一項涉及438名患者的CBIT的後設分析發現,CBIT的治療效應(標準化均值差異(SMD)= 0.67; 95% CI 0.22, 1.12)與用於抽動治療的抗精神病藥物的隨機對照試驗中觀察到的治療效應相當。年齡較大的參與者、治療接觸較多的參與者以及沒有合併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的參與者表現出較大的效應。(引用Billnitzer, A., & Jankovic, J. (2020). Current Management of Tics and Tourette Syndrome: Behavioral, Pharmacologic, and Surgical Treatments. Neurotherapeutics :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NeuroTherapeutics, 17(4), 1681–1693. https://doi.org/10.1007/s13311-020-00914-6

臨床經驗分享

行為治療的介入,需要臨床與治療師制定抽動的行為方案的細節,並且需要培育日常生活中使用策略的耐心及持續練習。同時,也需要在生活中,刻意練習覺察—自己狀態,練習情緒調節,改善情境等綜合策略應用,才能有最佳的療效。在熟悉使用策略下,能找回生活品質及管理症狀。

Cbit內文 1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