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的重要性 (3)

ADHD-父母管教日誌-行為改變技術面,淺談行為-正向結果篇

上回提到行為發生前的前置事件,可以對前置事件如何加以管理及應用,來調節問題行為的出現與否。接著下來,我們進入到行為結果的部份,延續上次的例子,複習一下A-B-C的概念,這3個英文字母,分別代表行為發生前的前置事件(Antecedents, A),以及行為本身(Behaviors, B)與行為的結果(Consequences, C)。例如,家長說現在是寫作業的時間了(A),孩子開始進行寫作業(B),你看到孩子認真又安靜的坐椅完成,你鼓勵回饋他,我看到你很認真的坐椅寫作業,真不錯~(C);以這個例子來說C便是寫作業的結果之一。

這次我們討論行為結果及管理這時行為是出現正向的表現,那我們可以怎麼做。

  1. 社會性的奬勵:適時的給予孩子鼓勵,這鼓勵偏向是社會性的,例如稱讚,鼓勵,或是情感性及肢體上的接觸(例:拍拍/比讚)
  2. 代幣的奬勵:這部份和代幣制度會有點相似,例如事前討論好的點數或零用金,或是奬勵卷或是其他有價值的物件,這部份必需要在過程中,孩子努力去達成目標行為,而得到的。類似:工作(努力達成目標行為)和薪水(行為奬勵)間的關係。
  3. 活動的奬勵:可安排及得到喜歡的活動(例:騎車/游泳/直排輪),孩子在執行所謂的目標行為時,付出的努力和/或進展而有的行為奬勵。
  4. 其他奬勵:除了社會型/代幣或活動以外的奬勵,這奬勵也必需是孩子在執行所謂的目標行為時,付出的努力和/或進展而得到的行為奬勵。
  5. 移除不喜歡的事物或處罰:促進孩子的目標行為出現,建議或安排消除厭惡情緒刺激或造成不愉快的後果,促進行為改變。(例:可以得到少做一次家事/或免暫停玩具或電玩時間一次)
  6. 近似奬勵:根據任何孩子的行為表現快接近目標的樣態的小獎勵,目的在塑造孩子的行為成功經驗。向目標行為邁進中途給予逐漸小獎勵。
  7. 特定情境的奬勵:在特定情境中的練習,例如:搭捷運時要保持小聲或安靜的練習的奬勵。
  8. 奬勵替代的行為:與孩子先討論要做的替代行為是什麼,例如:若想要走動,用舉手的方式取代直接站起來走掉,當孩子舉手表達後給予奬勵及鼓勵的方式。
  9. 降低奬勵的比率:初期時的奬勵比例和行為已增加且持續的,要有些差異,適度的調降,但不立即全部減少,原本100%可逐漸降減至20%。

持續的提供回應/反應:而以上的策略方式,都要在孩子的目標行為出現或近似出現時,給予回饋及反應,再視目標行為的持續及穩定性來調整奬勵及回饋的比例,同時宜回到孩子自己增加自己的內在動機及信心經驗(Hornstra et al, 2019)。

以上這些原則都可以供參考,在管理孩子行為的結果,我們下次將會再談到研究上的另一項分類說明。

行為結果的奬勵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