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事

ADHD-父母管教日誌-行為改變技術面,淺談前置事件

在協助管理孩子的行為時,我們需要有一個行為發生的概念,這概念在很多書籍會運用A-B-C來介紹,這3個英文字,也分別代表行為發生前的前置事件(Antecedents, A),以及行為本身(Behaviors, B)與行為的結果(Consequences, C)。例如,寫生字分心是我們觀察到的行為-B,可以觀察看看分心前發生什麼事-A?以及分心的行為結果是什麼-C?行為結果會決定孩子下次的分心行為。在孩子還沒學會不受干擾前,而前置事件會引起孩子的分心。

關於前置事件,我們需要理解一些事件(Hornstra et al, 2019):

  1. 規則/規範的事情溝通:清楚的運用視覺及口頭複誦的方式,給予吻合年齡的規則及引導方向,也表明清楚期待的行為和結果(例:在19:00前完成2頁的作業;然後就是你的20分鐘休息時間)。
  2. 預先思考一下情境:問題行為出現的情境,在孩子進入到環境前與孩子討論或制定行為配合及規則的方案(例:會遇到什麼,以及可以怎麼辦協助自己專心-先預想)。
  3. 環境調整:視環境情況調整物理性質或社交環境,來促發目標行為的出現,例如:調整座位減少干擾是一種物理性質的調整或是附近同學被干擾影響的程度偏小,那麼也是種協助及示範,不會讓環境互動促發孩子的不專心。
  4. 線索提示:介紹環境中或社交的刺激(例如:離老師近的位置以及附近的同學穩定性高) ,以促進所需行為的表現,為不需要的行為設置限制(運用提示/線索、獎勵或削弱暫停等方式外)或避免暴露於該行為的特定社交、情境/身體線索,包括改變每日或每週的例行事務。
  5. 分散不良行為:建議或安排使用替代方式來減少引發不良行為。
  6. 行為替代:立即用想要的或中性的行為代替不需要的行為。
  7. 習慣的塑造養成:在同一環境中且及時排練和重複行為演練。

這幾點都是可以用來參考調整前置事件的建議方式哦~

Model Good Reading Behavior
What Happened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