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的重要性 (2)

ADHD-父母管教日誌—設定行為目標

除了親子關係外,觀察及協助孩子學會監督掌控自己行為與環境間的關係,也很重要。在監測的部份,是指與孩子討論出來一個目標行為,例如:作業在30分鐘內完成、回家先洗手再吃點心等目標行為的展現。然後,再看孩子能否達成這個目標,達成這些目標用的策略及方式是什麼?自己做的如何?

要建立這樣的行為目的,必需找出想改變的行為,同時孩童本身也具備想要練習改變或練習的動機意願。

也同時思考一下,這困擾的行為有沒有機會切分成小步驟來達成呢?成功經驗對所有人都很重要,我們希望這個行為的維持,必須要讓行為有成功的完成及發生。

  1. 先定義行為目標:把想要提升的行為,轉化成可以操作或具有可以評估及量測的方式,例如:專心作作業,變成30分鐘內完成作業,離開座位次數低於2次。
  2. 找出孩童目前的能力水平:如果孩子坐著完成作業,大約只有5分鐘,那我們的目標就會在初期先維持在5分鐘後再視情況增加,這部份個別差異相當大。
  3. 邀請孩子回饋:請孩子對自己情況做個評估及自我回饋。不論結果如何,自我回饋都能讓孩子練習去覺察自己的行為與環境間的互動樣態。
  4. 成人立即回饋:當孩子完成後,大人可以運用口頭具體稱讚回饋孩子的行為以及努力投入的結果表現。
  5. 練習換手:熟悉步驟後,讓孩子練習對自己行為的監測及評核回饋自我的表現,提升自我增強的能力。 
  6. 定期修正及檢核目標:每周進行檢核目前的方向及成效,評估是否要加入新目標或是完成目標的轉換。
目標行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