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愛抱怨的方式—留意美好

有些孩童的特質會傾向留意到生活中的負向的事物,或是很習慣過度用抱怨的方式來舒壓或與人互動。而沒有留意到這個抱怨的內容所帶來的結果,久而久之朋友的連結或維持會因為抱怨減少之間的互動頻率,社交的舒適圈也進而愈變愈小,更讓孩子有機會累積更多生活中的抱怨的素材。

回顧及分析一下,其實這樣慣性抱怨形成的原因不會是單一或幾天就造成的,我們可以在生活中怎麼協助孩子看見生命中不一樣的事物呢,而降減這個抱怨的習慣呢?

  • 減少孩子曝露在抱怨的環境裡:如果家中的孩子是容易抱怨的,檢核環境裡是否過量在檢核孩子或指正的環境中,環境與孩子間的互動,很容易會形塑孩子使用負向語言來互動,特別是原生家庭中易運用此方式來抱怨或指點孩童。又或者大人在無形中回應他人的時候(舉例:也許是講電話/視訊或直接的互動),提供了孩子有個觀察的學習的對象。
  • 協助孩子留意生活中的中性與美好的事物:協助孩子看見他自己所做出來的美好事物,也許是分享一段話、也許是把自己照顧好、也許是幫助他人、也許是說了一段中性沒有負向的話;協助孩子的經驗能直接體會到生活中還有正向、中性的事件,不全然都那麼負向存在,而正向或中性的事件會是生活中較多的存在。運用鼓勵及稱讚的話,協助孩子看到正向/中性的部份以及承接生活中仍會有些無可避免的事。
  • 覺察自己的情緒:協助孩子理解及貼近自己當下的感覺,是否生氣、難過,任一種情緒都沒有好壞的可以被承接及看見,也協助孩子覺察自己在被這些情緒圍繞時,自己的行為有沒有一些很自動化的慣性或跑出來的習慣呢(例如:好討厭,每次都這樣~)或是只是生氣的慣性罵人牽怒(都是你害我這樣的)?就在發現到這些習慣後,孩童才有機會有內在空間去選擇做出不同的行動。運用鼓勵及稱讚的話,協助孩子自我發現及自我覺察的表現。
  • 裁種及留心:留意正向人事物的經驗。當孩子感到快樂/開心滿足時,重㸃是用心留意快樂經歷帶給他們的感覺,而不是讓它們白白地流走。停下來、透過呼吸、感覺一下當下的身體、情緒、想法、行動,愈多這樣的覺察認識,更能夠留意到身體的正向事物進而欣賞。運用鼓勵及稱讚的話,協助孩子用不同角度來看事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