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情緒行為-遊戲中的情緒協助4.1

上回在玩遊戲學習時或ESDM操作共同參與的例行活動時的情緒協助方式,今天來和大家分享除了調整環境、調整理解、調整角色、調整溝通方式、調整重新參與外適用於輕微到中度干擾程度,那如果是明顯影響整個互動或需要更多的協助孩童的情況,可以怎麼協助呢?

這的確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先肯定及鼓勵自己其實很想協助孩子的心,先深呼吸給當下覺得困難的自己,一個用呼吸照顧及滋養自己的方式。接著我們才試試看也許還有一些方式我們可以來因應這比較明顯及困難的情緒行為表現:

發現孩子背後需求

孩童是不是在和我們要求什麼東西,如果我們能一致的回應孩子,運用適當的方式來回應他的需求,這樣孩童就能減少使用不適當行為來做需求的表達。例如:躺地板,因為要抗議要拿玩具,可以試著尋著適當的替代行為,例如孩子能伸手或圖卡等目前有的溝通方式,可以快速教導用此方式做為表達"要玩”,當下次躺地板時或之前,你可以快速拿著他要的東西,問孩子是不是要這個,用他目前會的溝通方式來傳達需求。以短期來說,在孩童還沒學到新的方式溝通時,都是一個來來回回的歷程,保有期待孩子會學到,不要立即就放棄,我們的工作都是協助孩子運用新方式成功。但如何是不能達成或滿足孩子的需求是,你可以試著重新引導。

發現重新引導

重新引導可以有許許多多的方式來進行,但你可以使用移開物件或是示範新的動作操作。同時留意目前孩子的行為背後的功能是什麼以及干擾的程度為何,你可以重新給一個簡單清楚的指令或是視覺提示,或是也可以進行感官例行活動引導到與人的互動,離開玩具物件一下下,但要留意不讓孩子覺得是用哭或這些不適行為就可以進行感官例行活動。特別是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是要你注意到他的這種情況,更要小心不使用這樣給予引導且帶有注意力的策略。

  • 感官活動:可以唱唱歌協助幼童平穩下來後,然後再回到有趣的遊戲玩具操作。
  • 示範:前題要件是你發現這個玩具必需要移開是因為過度重複,沒有辦法進行互動下植入教學目標或新的學習機會了,你可以和孩子說不玩玩輪胎了,沒有輪胎了,再立即示範一個新的玩具或操作的方式。

以上的原則,都適用於遊戲或ESDM的互動參與中,下回再分享其他二個方式。先運用在生活中試試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