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關懷-自我照顧及回到呼吸

生活中的大小抗拒

想想看或回想一個在生活中,曾讓你很抗拒的部份,這抗拒也許有想法上的抗拒、情緒上的抗拒、行為端的抗拒,你怎麼知道自己當下是抗拒的,是身體傳達什麼訊息嗎?還是想到了什麼?或感到覺到情緒什麼變化嗎?

生活中會遇到的抗拒

例如:今天開會,要和一個會一直挑毛病的同事或主管開檢討會報,想到就很不想要去或不太想要參與討論。抗拒的當下可能都會引動或擾動內在不論是想法、行動、感受或身體的感覺變化;特別是在想法的部份,很容易編入一些劇情或腦補了一些可能的劇情,而這一腦補整個思緒就被帶走編故事或擔心等情緒狀態中,不舒服的經驗就會加深。

驅樂避苦是人性之慣性所在,所以我們很容易選擇推開這些感受、情緒,這樣的歷程形成所謂的抗拒。抗拒真的都沒有它存在的功能或幫助嗎?抗拒對我們的幫助是什麼?也許抗拒有它的功能性,例如保護當下的自己,讓自己在當下能夠暫時度過當下的情況,抗拒並不全是不好的。如果沒有抗拒,我們就會被生活中各式各樣超過負荷的人事物壓倒。

抗拒可以幫助我們在短期內暫緩或自己沒那麼不舒服,但重點在於如果長期都運用抗拒做為因應或處理的方式,反而是不利於身心健康的。特別的是,我們愈推開這些想法、不愉悅的感覺,它們愈是不走,反而沒有離開,還持續影響我們到入睡或失眠。當你知道你必需要好好休息,才能把明天工作做好,但這時你失眠了,與失眠做拉扯的結果會是什麼,也許就像提油救火一樣,反而愈抗拒失眠愈是存在。

有一個公式是這樣寫的 Suffering = Pain × Resistance (Shinzen Young)

生活中的痛苦、失落、憂慮、心碎、艱難都是不可避免的,但當我們抗拒痛苦時,通常只會讓痛苦或不舒服的感受覺更加明顯強烈。我們之所以覺得不適,不僅是因為那一刻很痛苦,還因為我們對事情產生了不應該是這樣的想法感到沮喪。另一種常見的抗拒就是否認,我們假裝這個沒事好像沒有發生一樣。但它其實仍存在沒有消失,研究也有指出,愈壓抑反而愈明顯存在,我們愈壓抑抗拒,反而愈無法很清明的正念覺察到它們,當然也無法對自己給出慈悲的照顧與回應。

覺察當下 What we can feel we can heal

我們大部份的時間可能都沒有留意到自己在抗拒,也許透過覺察或觀察,觀察或發現到自己正對在抗拒時,就讓自己知道就好,例如:老闆要你今天突然加班開會,當你留意到你有抗拒出現時,只需要很中性的看見它,我感覺到我正在抗拒就好,看到自己當下的身心狀態就好,當我們覺察到愈多及清明的看到自己的抗拒,我們就愈有機會鬆開或做其他的清明或明智的選擇。

運用呼吸及自我友善的照顧

底下是一段呼吸覺察的練習,覺察到整個身體正在呼吸後,透過呼吸,覺察氣息的進入,再拓展用親切、友愛、溫暖的態度去覺察整個身體狀態,再透過這溫暖友愛的感覺去覺察整個身與心,也可以試著用手放在自己的心上,感受一下手的溫度,好像照顧自己的感覺,再回到呼吸,去感受氣息的氣息來滋養自己,也感覺吐氣身體部位的鬆沈,做為照顧自己的方式;如果這時有念頭的訪客來到,沒關係,就深深的吸一口氣,溫柔的把自己帶回到這正在覺察呼吸的身體感覺,試著自然呼吸,不是控制呼吸,用一種溫柔友善的方式,透過呼吸來照顧自己,如此即可。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