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療所裡,我們常聽到孩子或青少年說:
「我想交朋友,可是不知道要聊什麼。」
「我一講完,對方就不理我了。」
這些情況不代表他們不想互動,而是——
❗缺乏「維持聊天」的技巧與信心。
其實,聊天是一種可以練習的社交能力。
在盛開兒青的社交技巧課程(如 PEERS® 青少年或成人社交技巧)中,
我們會引導孩子學習「雙向交談(Two-Way Conversation)」與「交換資訊(Trading Information)」,
這正是建立友誼的第一步 🌱。
💬 一、什麼是「雙向交談」?
所謂「雙向交談」,就是對話中雙方都能輪流傾聽與分享。
這不只是說話的技巧,更是一種理解與尊重的展現。
在課程裡,我們會透過 🎭 角色扮演、📺 影片示範、🗣️ 即時回饋,
幫助孩子學會「如何適當回應及維持」,而不是「說太多話」。
🌱 二、3項讓對話自然延續的小步驟
1️⃣ 詢問對方
👉「你週末都喜歡做什麼?」、「你喜歡哪一類遊戲?」
2️⃣ 分享自己
👉「我也喜歡那個遊戲!我最常玩合作關卡~」
3️⃣ 找到共同興趣
👉「下次我們可以一起玩那個遊戲呀!」
這三個步驟,讓孩子從「陌生」到「熟悉」,
也讓對話從「尷尬」變成「連結」💞。
🌸 三、進階版聊天技巧 🌸
👥 分享對話:輪流說話,不要搶話。
🚫 不要當面官或採訪記者:不只問問題,也要分享自己。
⏸️ 不要壟斷對話:停頓一下,觀察對方反應。
🎯 開放式問句提問:「你覺得⋯⋯?」比「是/不是」更好。
👂 專心傾聽:用點頭、微笑、回應詞表達在聽。
😌 保持適度正經:特別在剛認識時別太開玩笑,因為不確定對方對玩笑的接受度。
🙅♀️ 避免太私人話題:感情、家庭話題、政治、宗教等個人敏感議題先不談。
📏 維持距離與音量:約一手臂的距離,音量適中-不特別大也不特別小聲。
👀 觀察表情:對方是否有興趣繼續聊?
這些技巧幫助孩子或您更懂得「如何讓對話舒服地延續」。
🧩 四、在家也能練習!
在 PEERS® 青少年模式裡,家長是孩子的 社交教練(Social Coach) 💪。
我們建議每天進行一次「五分鐘聊天練習」,內容可以這樣:
🌼 選一個輕鬆話題:「今天學校發生什麼有趣的事?」
🌼 練習三步驟:「問問題 ➜ 分享自己 ➜ 找共通點」
🌼 若孩子卡住,家長可以提示:「你可以問他週末預計規劃做什麼呀~」
🌼 結束後給具體鼓勵:「你剛剛有回問問題或是分享自己的資訊,超棒的對話技巧!」👏
這樣短短的練習,就能幫助孩子在日常中建立社交信心。
🌼 五、觀察對方是否有興趣 🌼
孩子也需要學會觀察對方的反應:
👁️ 是否有眼神交流?
😊 是否微笑或點頭?
❓ 是否回問問題?
😶 還是看起來想結束對話?
這些小線索,都能幫助孩子更靈敏地調整互動方式。
💗 從技巧到關係的成長
在盛開兒青,我們相信:
「學會聊天,不是為了多說話,
而是為了被理解、進一步在社交上與他人有連結。」
透過實證導向的社交技巧訓練(如 PEERS®學前、青少年、成人青年方案),
孩子能逐步建立自信,
學會以溫柔而真實的方式與世界互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