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親子課程中,常常遇到家庭端提到在意孩童的互動及社交。這些互動和社交技巧在小朋友的小社群中或小圈圈其實都很重要。所以,家庭端多半會想要安排社交團體課程來協助孩童。
但對於年幼的幼童來說,最常互動的對象還是以家庭成員為主,透過家庭中的三不五時的互動及留意社交溝通的行為,以及使用加法與減法來促進社交行為的產生,可能遠比立即讓幼童參與團體來的有實質效果。
但在親職的互動中我們需要做些什麼,我們需要找到要協助的目標行為,例如:主動性。我們觀察到孩子不太在社交場合中有主動性,但在家中的主動性的表現就是我們要留意及協助拓展出去的。
所謂的留意
觀察孩子在食衣住行及溝通上的主動性,鼓勵這份主動性。例如:你今天主動和媽媽分享這個故事,我覺得很開心你的主動分享。例如:你主動把地板上的東西撿起來去丟,是個很好的小幫手。這也是留意的一部份,留意可以在生活中的各種面向,但大人必需要先”留意”哪些行為是我們要協助及注意的。
所謂的拓展
將孩子的主動行為,拓展到家庭以外的地方,例如:賣場的時候有沒有主動的表達或主動和家長說”媽媽我可以去那裡看一下玩具嗎?”,鼓勵任何孩子自發的行為,會優過我們規定孩子說的部份,那當然若孩子沒有主動時,我們還是得維持提示的情況。
留意生活中的互動面向,才能真的從家庭出發,把孩子社交互動技巧的基礎打穩,才有機會應用類化到家庭以外的成員及對象。
親職課程的療效
以國外實證研究及在治療所的臨床經驗來說,治療進行後的1-2週陸續在生活中就會轉動互動模式及社交技巧應用的變化,例如:有些幼童主動和爸爸媽媽分享事情或是有禮貌的表示謝謝、不客氣等回應;相對地父母也學習如何維持及促進這些行為,以及練習學習與過去不同的互動及溝通回應方式,也與父母親從小被對待照顧的經驗做重新的連結;對親子課程有想多一些了解的話,可閱讀本區的相關衛教資訊,我們不只提供概念及技術,更協助您陪伴孩子,也陪伴過去童年的自己找回原本屬於家庭及自己內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