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或生活中多少會帶來一些挑戰而引起我們一些內在的情緒。這些內在的情緒,如果沒有關注或看見它,很容易自然本能的轉身略過,而我們也許不知或也許明白略過或逃離這些情緒風暴無法直接解決問題,我們需要的是直接面對和處理這些情況。
但這些時刻,是多麼艱難的時刻。可能會問或對自己”這容易嗎?””這太難了!”;如果我們需要度過這個風暴,我們需要了解面對處理這些難受的情緒。
經驗到這些難受的情緒,對自己帶著仁慈的心去關注是必要的,而我們可以試著接觸這情緒的痛—進而培養慈心和悲心,我們可以慢慢地去面對困難,這樣我們就不會不知所措。自我友善的慈悲照顧自己,包括在情緒不適出現時逐漸向於情緒不適靠近及貼近看見這個情緒。
遇到困難的情緒時,承接這些感受有五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間都有其連續性,也都有相對可釋放的情緒。
抵抗:與即將發生的事情作掙扎——希望這個情緒走開!
探索:轉向對這些不適的感覺帶著好奇覺察——我感覺到什麼?
包容/容忍:內在安全的和平穩的和這個情緒同在一下。——“我不喜歡這樣的感受,但我可以忍受一下!”
允許:讓感覺進來,讓感覺出去——”我現在感到覺ok,我可以找出一個心理空間”
成為朋友:看到這個情緒經驗是不是有什麼價值或訊息——”我可以從這學到什麼?”
我們可以運用這些承接的五階段作為內在情緒的指導,了解如何在生活中需要看見情緒時,如何保持安全。如果感覺有種壓倒/超過負荷的感受,只單純的保持好奇的覺察及觀察而不是完全接受困難的情緒。停下來找出一個心理空間來觀察,是對待自己友善和慈悲的方式。
雖然正念及自我照顧相關的方式,教導我們與這些困難情緒同在工作,不逃避也不阻抗它們,但也同樣很重要的是,要在自己內在狀態安穩及可接受的範圍下進行,而非勉強自己去面對,在被情緒整個淹沒下去承接練習。在整個情緒快淹沒時,仍請留意尋找身邊相關的資源協助自己。或是狀態有沒有需要到就醫的必要。
有三個策略可以用來與困難的情緒工作,
- 標定情緒名稱
- 感覺一下情緒與身體之間的關係: 感覺它就可以療癒它。情緒有心理及生理的成份,或是想法或身體的感覺。
- SSA軟化-舒緩-允許:身體上的放軟—情緒上的舒緩—心理上的允許承接;SSA讓我們停止對這些情緒阻抗,而不阻抗的意思是,被困難情緒影響的程度會變化。
1&2的技巧協助我們不被困難情緒綑綁在一起,而SSA的方式提供我們把經驗升溫。
另外, 分享一段Dalai Lama XIV的話,很有共嗚,他提到
"關愛和慈悲是的必需品,不是奢侈品-沒有它們,人類就無法生存。"
“Love and compassion are necessities, not luxuries.
Without them, humanity cannot survive.”
― Dalai Lama XIV, The Art of Happ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