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ers® 7

🌟 朋友聚會的魔法時光

讓孩子學會經營友誼的實戰指南(PEERS®社交技巧)

你知道嗎?
孩子與朋友的「聚會時間」其實是建立友誼最重要的練習場!

根據美國UCLA開發的 PEERS®(Program for the Education and Enrichment of Relational Skills)社交訓練課程
定期舉辦「朋友聚會(Get-Togethers)」能明顯提升孩子的社交技巧、自信與人際連結。


💬 為什麼「朋友聚會」這麼重要?

🌱 研究顯示:經常參與或舉辦朋友聚會的孩子,在社交技能上進步最快。
💡 聚會不只是玩樂,更讓孩子練習如何:

  • 開始與維持對話
  • 讚美他人
  • 學習輪流與傾聽
  • 建立「忠誠與信任」的關係

PEERS®的特點在於,它不只教技巧,還設計孩子與家長一起練習真實情境,讓友誼變得可以被學會、被經營。


🏠 青少年篇:成為受歡迎的好主人!

🎯 聚會前:一起準備小計畫

  • 和朋友先討論活動與邀請對象
  • 準備飲料、小點心,創造輕鬆氛圍。
  • 告訴家人聚會時間與地點,確保安全。

🚪 聚會開始:熱情迎接最加分

  • 親自迎接朋友,介紹彼此。
  • 若是第一次來訪,帶朋友快速參觀家裡
  • 主動提供飲料、問候:「想喝果汁還是水?」

🎲 聚會中:互動的黃金時刻

  • 讓朋友選活動,保持彈性與尊重。
  • 記得「讚美朋友」、「稱讚朋友」,讓對方感到被喜歡。
  • 保持運動家精神(Be a good sport):輸贏都能開心面對。
  • 忠於朋友(Be loyal):不取笑、不忽略、不插隊。
  • 若覺得無聊,可以溫和地提議:「要不要換個活動?」
  • 至少 一半時間用來聊天與交換資訊,例如:
    • 「你最近在玩什麼遊戲?」
    • 「那部電影我也看過,好好笑!」

🎁 聚會結束:留下好印象

  • 準備自然的「結束藉口」,像是「我等下有家庭聚餐~」
  • 送朋友到門口、感謝對方、說「下次再見!」

👨‍👩‍👧 家長篇:成為孩子的「幕後助攻者」

父母的角色,不是主持人,而是隱形支持者(unobtrusive observer)

🌼 家長小任務清單

✅ 協助孩子規劃活動(建議以「活動為主」的聚會最成功)
✅ 從遠處觀察,不過度干預
✅ 提供「結束聚會」的好理由,幫助孩子收尾
✅ 如果孩子遇到困難,可用「暗語」提醒(例如「去幫我拿東西」)
✅ 避免「直升機式父母」行為,讓孩子能自主互動

💬 小提醒:
第一次舉辦聚會不必完美,重點是讓孩子體驗「成功的社交互動」與「被朋友喜歡的感覺」。


🧩 四大社交用語(Buzzwords)

🌈 關鍵詞💡 意涵
Be Loyal to Your Friend忠於朋友,不取笑、不忽略
Praise Your Friend讚美朋友的表現
Compliment Your Friend稱讚朋友的外表或特質:「你今天穿得很好看!」
Be a Good Sport保持運動家精神,輸贏都開心

這些「暗語」就像社交密碼,讓孩子在互動中更自然,也方便父母在家中提醒。


💖 家庭與自己的小提醒:

🌿 練習比完美更重要。
孩子的每一次邀請朋友、每一次開口聊天,都是練習勇氣的過程。

💬 父母的支持,是孩子社交自信的根。
您的鼓勵與肯定,讓孩子敢於嘗試、敢於成長。


🌟 結語:友誼,從一場聚會開始

一次成功的朋友聚會,不只是開心的午後時光,
更是孩子學習「如何讓人喜歡、如何維持關係」的實戰練習。

透過PEERS®的科學化步驟與家庭支持,
孩子能一步步學會:✨ 讓朋友開心、成為受歡迎的主人、並享受被友誼包圍的快樂。

Peers®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