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互動中培養情緒調節:從臨床遊戲工作談覺察與共調 1

NDBI早療解析:家長如何在生活中運用自然發展行為介入


🌼 一、NDBI 的核心概念:學習發生在生活裡

NDBI 是把「行為科學的精確」和「發展心理學的溫度」融合在一起的方法。
它強調:

  • 教學應該發生在孩子熟悉的環境中(例如遊戲、吃飯、洗澡時)。
  • 學習應該順著孩子的興趣,而不是強迫進行。
  • 每次互動都可以是學習的機會。

這樣做的好處是,孩子不僅能學會技能,還能在真實生活中自然地使用出來,動機也更高。


🧩 二、NDBI 教學的三大特色

1️教學目標:從基礎發展出發

NDBI 會根據孩子目前的能力,設定「剛好高一點點」的目標,像是模仿、共同注意(一起看同樣的東西)、遊戲互動與溝通等。
這些都是語言和社交能力的基礎,一步步累積起來,就能帶動整體發展。

2️教學情境:融入日常生活

治療師與家長不會在桌上反覆訓練,而是把學習融入遊戲、餐桌或出門時的互動中。
例如:

  • 玩積木時練習輪流與溝通。
  • 吃飯時學會主動要求。
  • 外出購物時練習等候與社交問候。

這種「生活就是教室」的方式,能讓孩子更快把學會的技能用在真實生活中。

3️教學策略:行為原則 + 發展思維

NDBI 延伸自應用行為分析 (ABA),但更靈活、更自然。
它會:

  • 強化孩子的主動性:讓孩子先發起興趣,成人再跟上。
  • 使用自然的獎勵:想玩車子,就要先開口說「車子」,而不是用糖果獎勵。
  • 逐步塑形:即使孩子還沒做到完美,也鼓勵他每一次的嘗試。
  • 跟隨孩子的主導:讓學習建立在快樂的互動中,而非命令與要求。

👨‍👩‍👧 三、家長是最重要的治療夥伴

在 NDBI 中,家長不是旁觀者,而是孩子最重要的治療夥伴
這樣的設計有三個原因:

  1. 增加學習頻率與強度:孩子一天中有無數的互動時刻,家長能把每個小互動變成教學機會。
  2. 幫助技能泛化:在家裡、學校、公園都能使用同樣的技巧,孩子更能自然地運用所學。
  3. 建立正向親子關係:家長更了解孩子的節奏與需求,也能在陪伴中感受到成就感。

例如:
當孩子指著餅乾時,家長可以說:「你想要餅乾嗎?說『餅乾』!」並在孩子發聲後馬上給他。這就是一個簡單又有效的 NDBI 練習。


🌳 四、自然環境是最好的教室

NDBI 的關鍵理念之一是:學習應該發生在孩子生活的真實環境中
在自然環境裡學習,孩子能:

  • 體驗行為的自然後果(例如開口說「要車車」就能玩到車車)。
  • 提高動機與參與感。
  • 在不同場景中靈活運用學到的技能。

家長與治療師也會透過環境佈置(例如把玩具放在高處、設定等待輪流的機會)來創造更多互動機會。


🌟 五、在盛開兒青擅常的 NDBI 模式

目前國際上常見的 NDBI 模式許多,但在盛開兒青我們經過國外單位訓練,拿取合格認證資格,提供:

模式名稱主要特色聚焦
ESDM(丹佛早療模式)
PESDM(丹佛家長模式)
綜合性最強綜合能力發展,在生活的片刻帶出全面的學習,適合需要協助全面發展孩童/家庭。
JASPER專注溝通(非語言及語言社交)與遊戲ASD核心困難障礙:提升共同注意、參與注意力、假裝遊戲、溝通語言。適合需要處理核心困難/協助社交溝通的孩童。

不同模式各有重點,但都遵循同一個核心精神:讓孩子在自然互動中快樂學習、穩定成長。


💖 給家長的鼓勵

NDBI 不只是一套治療技巧,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當家長學會「跟隨孩子的興趣、給予回應、創造互動」,孩子就會在愛與理解的環境中,慢慢展開屬於自己的發展旅程。

🌈 每一次微笑、每一次互動,都是最自然的治療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