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團體活動或學校課間時,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看到大家在聊天,想加入卻不知道怎麼開口;
又或者聊到一半想離開,但怕顯得突兀或不禮貌。
這些小細節,其實是社交互動中最關鍵也最實用的技巧。
在 PEERS® 課程中,這部分被稱為 「滑入 (Slide In)」 與 「滑出 (Slide Out)」。
💬 一、如何滑入(加入)一場交談
「滑入」指的是以自然、不打斷他人的方式加入交談。
目標是讓你看起來友善、有禮貌,也讓他人覺得和你互動是舒服的。
Step 1|觀察與傾聽(Watch / Listen)
在開口前,先花一點時間觀察:
- 👂 了解他們在聊什麼,確保你能接上話題。
 - 🚶♂️ 靠近但保持距離,避免侵犯他人空間。
 - 👀 尋找認識的人,這樣更容易被接納。
 
Step 2|等待時機(Wait)
不要急著開口。
- ⏸️ 等待短暫停頓或有人說完話的時刻。
 - 😌 自然的眼神與表情:看看他們、點頭或微笑,展現關注。
 - 😊 如果對方對你微笑或轉身朝向你,那就是好時機!
 
Step 3|輕鬆加入(Join)
找到時機後,試著以話題相關的方式加入:
- 💭 提出簡短評述或問題:例如「我也看過那部電影!」
 - 🙊 先多聽少說,就像客人一樣融入氣氛。
 - 🚫 不要一開始就講太私密的話題。
 - 👥 觀察是否被接納:
- 若對方轉向你、回應你,就是被接受了。
 - 若忽略你或大家轉身關圈,代表暫時不想被開放加入新成員。
 
 
🚶♀️ 二、如何滑出(退出)一場交談
即使你技巧很好,也會有時候不被接納或話題對不上。
重點不在「被拒絕」,而在於如何適當的退出。
🌧️ 情境一:嘗試加入但被拒絕
如果你觀察到:
- 他們沒有眼神接觸;
 - 沒回應你說的話;
 - 或甚至出現嘲笑、排斥的反應——
 
那就代表他們暫時不希望你加入。
✅ 正確做法:
- 保持冷靜:不要生氣或表現出受傷。
 - 移開視線:轉移注意力,看向別處。
 - 轉過身去:自然、慢慢地轉身。
 - 走開:輕鬆離開,不要急著逃。
 
💡 小提醒:如果你表現得冷靜,他們就會覺得逗弄你沒趣,未來更不會再這樣做。
🌤️ 情境二:一開始被接納,但後來被排除
有時候一開始大家都願意讓你加入,但後來話題改變,你又被冷落了。
這時候不需要尷尬沉默,可以使用「合宜的理由」自然離開。
👋 例如:
- 「我該去上課了~」
 - 「我得先去一下~」
 - 「下次再聊!」
 
說完自然離開即可,不需額外動作。
🌞 情境三:退出已加入的交談(被接納時的適當退出)
有時候,你已經成功加入對話,
但因為時間、任務或其他安排,需要禮貌地結束這段互動。
這就是所謂的「優雅滑出」。
✅ 四個步驟:
- 保持冷靜 (Keep Your Cool)
即使趕時間,也要保持微笑和穩定的語氣。 - 等待合適的時機(過渡時刻)
等待一個對話的停頓或主題轉換時再開口。 - 給予離開的藉口故事 (Cover Story)
給出簡短的理由說明為何要離開:- 「我得去上課了。」
 - 「我需要去寫作業。」
 - 「我媽媽在等我。」
 - 「我得走了,之後再聊!」
 
 - 禮貌性收尾與道別
- 告訴對方你很開心能聊天。
 - 可以補一句:「我們下次再聊~」
 - 自然地說再見或揮手。
 
 
💡 重點提醒:
這種情況下,你不需要使用「移開視線」、「轉過身去」或「快速走開」等動作。
因為你不是被拒絕,而是主動結束一場良好的互動,
目的是保持關係的溫度與禮貌。
🌸 社交的關鍵在於「觀察、時機與從容」
滑入與滑出的技巧,幫助所有青少年及成人學員在社交中建立安全感與彈性。
有時不被接納只是時機不對;
有時適當的離開也能顯得成熟、有禮。
每一次練習,都是在人際互動中學習更自在的機會。💪
PEERS® 的核心,就是幫助成人及青少年學會真實、尊重、自然的社交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