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SDM(丹佛早療模式)就像是一張「孩子發展的路線圖」,幫助我們一步步陪伴孩子。每一階段都不是僵硬的考試,而是循著孩子的步伐前進。這張「Roadmap」可以想像成一條旅程,途中有不同的站點與方向:
🚩 第一站:了解孩子
- 透過 ESDM 獨有的發展檢核表進行初步評估,治療師能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在語言、社交、認知與遊戲等面向的能力現況,並協助家長一起釐清優勢與需要支持的地方,作為後續介入與教學目標的依據。
- 目的:知道孩子在哪裡需要支持(像是語言、社交、模仿或遊戲的發展)。
🚩 第二站:設定目標
- 透過檢核表選擇適合的發展目標
這些目標來自孩子的需要,也會考量日常生活(例如:會不會主動呼叫爸媽、能不能和同伴一起玩)。 - 目的:確定「下一步」要培養的能力。
🚩 第三站:進入遊戲中的學習
- 在治療課程及生活中透過遊戲互動來教導
孩子的學習場景就是遊戲。治療師和家長會用「玩伴」的角色,跟隨孩子興趣,再溫和地帶入新技巧。 - 目的:讓孩子在高品質的互動下自然學會新技能。
🚩 第四站:家長參與與練習
- 在家裡也能延伸學習
治療師在家長模式中會教家長ESDM的策略,把學習放進日常生活(吃飯、洗澡、玩玩具時)。 - 目的:讓孩子在生活中持續練習,而不是只有在治療室。
🚩 第五站:持續追蹤與調整
- 定期回顧與更新目標
孩子的成長會不斷改變,治療師會和家長一起檢視學習成果,並設定新的挑戰。 - 目的:確保孩子持續往前走,不斷進步。
🌟
- 這是一條循環的路徑:不是直線,而是隨孩子需要來回調整及確認目前的目標及進度。
- 家長是重要的共同駕駛員:治療師和家長合作,才能讓孩子走得更穩、更快樂。
- 目標不是急著「達標」,而是陪伴孩子一步步成長而達成。